RedAnts
Published on 2025-03-21 / 15 Visits
1
0

支付系统核心术语详解与行业实践指南

序言:揭开通用术语的神秘面纱

在支付行业沉浸多年,深感术语是开启行业大门的金钥匙。初入行时,面对满是专业词汇的文档和会议,常常一头雾水。如今,支付系统的需求文档和技术方案中,依旧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本文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战经验,为大家揭开支付系统常用术语的神秘面纱,助力同行更好地理解支付系统的运作逻辑。

这些术语,不仅是我们日常沟通的工具,更是理解支付流程、设计系统架构、把控风险的关键。它们贯穿于支付系统的每个环节,从用户发起支付,到资金最终结算,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术语的精准表达。无论是支付新手,还是希望深化行业理解的老兵,掌握这些术语,都将为你的支付之旅增添助力。

一、支付核心概念:资金流转的起点与归宿

支付(Payment):资金流转的引擎

用户通过在线支付系统,将资金转移给支付服务提供商(PSP)。这一过程,犹如资金流转的引擎,驱动着整个支付系统的运转。支付完成后,在后续的清分结算阶段,支付平台会将这笔支付的资金,精准地分为平台手续费和商户待结算款。手续费,作为平台的服务报酬,稳稳留在支付平台;而待结算款,则会在规定时间,结算给商户,完成资金的最终归宿。

退款(Refund):支付的逆向回归

当交易取消或商品退回,支付系统会将钱退还给用户,这就是退款。它分为全额退款和部分退款。有些平台在退款时,会将手续费一并退还;而有些平台,则只退本金,不退手续费。这一差异,源于不同平台的业务策略和成本考量。

撤销(Cancel/Void):支付当天的及时止损

通常在当天(一般是日切前,还没有清算)可以取消一笔交易,这就是撤销。在预授权模式中,撤销用于取消预授权未请款那部分的金额,分为全额撤销和部分撤销。与退款不同,撤销一般是支付当天的逆向行为,且通常会退手续费;而退款一般是支付第二天的逆向行为,一般不退手续费。

冲正:POS机时代的特殊逆向操作

在POS机支付时代,如果用户申请退货退款,或POS机支付超时,操作员会发起一笔冲正。若收单机构已经扣款,就会通过冲正操作,将款项退回给用户。

收单产品(Acquiring Products):商户支付服务的多样化呈现

支付服务提供商(PSP)为商户量身定制的支付服务,统称为收单产品。这些产品基于交易订单,涵盖线上收单、线下收单、担保交易、即时到账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公司,因商业策略不同,开出的收单产品也各有特色。

担保交易:资金的安全中转站

用户先把钱给到支付平台,待确认收货后,资金才会转到商家账户。这种模式,为用户筑起了一道资金安全的防线,确保商品与服务的质量。

即时到账:资金的快速通道

付款资金直接转移到收款账户,无需用户二次确认。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资金流转的效率,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资金产品(Funds Products):纯资金转移的服务集合

与支付相对,资金产品侧重于无买卖标的的纯资金转移。它包括充值、转账、提现、代发等功能,满足用户和商户在资金管理上的多样化需求。

充值(Topup):账户资金的增容

往在线支付系统账户增加资金的行为。比如往支付宝、微信账户充钱,以备后续支付使用。

转账(Transfer):资金的定向流动

将资金从在线支付系统一个账户转到另外一个账户。可以是同一支付平台内部转,也可以是跨平台或银行转。其中,个人对个人的转账,简称P2P转账。

提现(Withdraw):账户资金的实物化

用户将在线支付系统账户中的余额,提取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实现资金从虚拟到现实的转变。

代发:批量资金的精准投放

公司或组织通过在线支付系统,将资金直接转入个人账户。包括代发到余额和代发到卡,广泛应用于工资发放、奖金派送等场景。

T日/T+N:交易时间的精准定义

  • T日:交易实际发生的日期,是资金流转的时间起点。
  • T+N:从交易日发生之后N个工作日。比如T+1清算,就是指交易完成后,第二天进行清算,确保资金流转的有序进行。

风控:支付系统的安全卫士

涵盖欺诈检测、信用评估、合规检查等,全方位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支付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防线。

二、支付方式与渠道:连接用户与资金的桥梁

支付方式:用户可见的支付工具箱

终端用户可见的支付手段或工具。常见的有信用卡、借记卡、电子钱包、虚拟账户(VA)、柜台支付(OTC)、信用付等。这些支付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支付选择,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支付需求。

渠道:外部金融服务的接入点

指外部提供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如支付渠道、外汇渠道、流出渠道等,它们为支付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支持,拓展了支付的边界与可能性。

快捷支付:速度与便捷的完美结合

通过提前绑定银行卡信息,用户无需每次都填写完整的卡详情,即可快速完成支付交易。这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效率,优化了用户体验。

代扣:授权下的自动资金流转

个人授权商户直接去支付平台或银行进行扣款,无需用户参与支付过程。常用于水电煤代扣、滴滴打车代扣等场景,实现了资金的自动化流转。

卡支付:传统而经典的支付手段

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依然是当下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线上线下交易场景。

网银支付:银行直连的支付通道

需要跳转到银行提供的支付页面,输入银行账户信息进行支付。它依托银行体系,保障支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VA支付(Virtual Account):东南亚支付的创新解法

虚拟账户是银行临时生成的一个账户,与用户和订单临时关联。在东南亚地区,因很多人没有银行卡,VA支付成为他们在线购物的重要选择。

OTC支付(Over-the-Counter):线下零售商的支付赋能

大型连锁线下零售商提供的支付能力。如7-11、肯德基等,通过线下柜台支付,为用户提供了另一种便捷的支付途径。

第三方钱包/电子钱包支付:移动支付的主力军

非银行机构提供的在线支付服务。如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等,它们凭借便捷性与创新性,占据了支付市场的重要份额。

令牌化支付:支付安全的升级之道

将敏感数据(如信用卡号)替换成唯一的识别码(令牌),在支付过程中传输令牌进行支付。这种技术,有效减少了信息泄露的风险,是支付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维码支付:移动支付的直观表达

通过二维码发起支付交易,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场景。分为正扫(商户生成二维码,用户扫商户二维码)和反扫(消费者生成二维码,商户扫消费者的二维码)两种模式。

三、子系统/子应用分类:支付系统的功能矩阵

开放网关:商户接入的安全门户

主要对接商户,提供下单、支付等接口入口。它要求有较高的安全性,部分公司会集成移动端网关、PC门户网关、商户通知等能力,形成全方位的商户服务入口。

收单结算:商户资金的收纳与发放

负责把商户的单收下来,并给商户发起结算。涵盖线上收单、线下收单、担保交易、即时到账等多种收单产品,是商户资金流转的核心枢纽。

资金产品:纯资金转移的服务中枢

承担无买卖标的的纯资金转移能力,如充值、转账、提现、代发等。它与支付相对,专注于资金的独立流动与管理。

收银核心:支付方式的智能调度器

渲染可用支付方式,包括查询账户余额、营销券、外部渠道等,最终组合成可用支付方式,供前端渲染,是支付方式与用户之间的智能桥梁。

支付引擎:资金流转的操作核心

负责真正的扣款或转账。无论支付、退款、充值、转账等交易,本质都是资产从一个账户到另一个账户的交换,支付引擎是这一过程的操作核心。

渠道网关:外部渠道的接入与管理

负责去外部渠道扣款,并提供渠道路由、渠道咨询等能力。细分为渠道产品、报文网关和文件网关,是支付系统与外部金融世界沟通的桥梁。

会员平台:会员信息的管理中心

管理会员的注册、登录、密码、实名认证等信息,是会员服务的后台支撑,保障会员权益与账户安全。

商户平台:商户运营的全方位支持

管理商户的入驻、登录、交易管理等,为商户提供全方位的运营支持,是商户与支付系统互动的重要界面。

产品中心:产品能力的集中管理

管理平台对外提供的产品能力,如支付、结算、资金产品等。在大型支付系统中,独立成一个子系统,实现产品能力的集中化管理与输出。

资金账务:账户与资金的精细管理

负责账户开立、记账等操作,是资金流转的账务基础,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有迹可循。

会计中心:会计核算的专业中枢

管理会计科目、分录、日切等,遵循复式记账原则,保障支付系统的财务数据准确与合规。

对账中心:交易对账的精准枢纽

负责明细对账和资金对账,确保支付系统与外部渠道、商户之间的账目一致,及时发现并处理对账差异。

营销平台:营销活动的创意工厂

提供满减、红包等营销工具,助力商户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与商户销售额。

风控平台:风险防控的智能堡垒

针对账户和交易,提供实时、离线风控,涵盖反洗钱、反欺诈等功能,全方位守护支付系统的安全。

运营平台:综合运营的指挥中心

整合订单管理、渠道管理、产品管理等综合运营工具,是支付系统运营团队的得力助手,助力运营效率的提升。

数据平台:数据汇总与分析的智库

汇总各子系统的数据,用于经营分析、报表生成等,为支付系统的决策层提供数据支持,助力科学决策。

卡中心:绑卡信息的安全堡垒

管理用户的绑卡信息,需经过PCI认证,保障用户卡信息的安全存储与使用,是支付系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额度中心:额度管理的精细中枢

累计用户、商户的额度,涵盖日、月、年等多种分类,实现额度的精细化管理,保障支付系统的额度管控能力。

外汇平台:外汇报价与兑换的专业支持

负责外汇报价和兑换,在跨境支付场景下,为用户提供汇率查询、货币兑换等服务,助力跨境资金流转。

流动性与调拨中心:资金流动性的优化专家

管理多个银行备付金账户之间的资金调拨,确保资金的合理分布与高效利用,提升支付系统的资金使用效率。

差错中心:差错处理的高效通道

负责处理渠道退款失败等差错情况,通过其他方式将款项退给用户,保障用户的资金权益,维护支付系统的信誉。

拒付中心:跨境支付的争议解决枢纽

处理用户的拒付和举证,在跨境支付场景下,协调商户与卡组,解决信用卡交易争议,维护商户与平台的合法权益。

四、监管合规:支付系统的法律护航

支付服务提供商(PSP,Payment Service Provider):支付服务的提供者

为商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的公司,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它们是支付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商户与用户,促进资金流转。

收单机构(Acuquiring Institution/Acquirer):商户交易的处理者

负责处理和清算商户交易的金融机构或支付服务提供商(PSP),是商户资金结算的关键环节。

牌照(License):合法经营的通行证

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授予的官方许可,允许持牌者在特定的法律框架和规定内经营某种金融服务或支付业务。支付相关的牌照主要有银行牌照、支付机构牌照、电子货币机构牌照等,是支付机构合法开展业务的前提。

PA牌照(Payment Account):储值业务的准入证

允许用户先充值,后使用余额进行支付。支付机构需具备PA牌照,才能开展储值类业务,为用户提供先充值后消费的服务。

PG牌照(Payment Gateway):支付网关业务的资格证明

只能调用外部渠道支付,不能有余额。支付机构若要开展支付网关业务,需申请PG牌照,确保业务的合规性。

展业:合规经营的区域界定

在指定的区域开展业务。支付机构需遵循各地的法律法规,合规展业,保障业务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监管与合规:支付系统的法律底线

支付或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展业所在国家相关法律、规章、标准和行业准则。需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以证明企业的合规性,这是支付系统稳健运营的基石。

反洗钱(Anti-Money Laundering, AML):金融系统的净化器

旨在预防、识别和打击通过金融系统将非法所得洗白变成合法资金的行为。支付机构需建立完善的反洗钱机制,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维护金融秩序。

反欺诈(Anti-Fraud):支付安全的防护网

预防、检测、调查和遏制欺诈行为。在支付领域,风控系统需实时监控交易,防范信用卡盗用、账户盗用等欺诈风险,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五、卡支付:信用卡交易的深度解析

预授权(Authorization,简称Auth):资金的临时锁定

对用户信用卡取得一个临时授权,对应资金将会冻结,直到请款或撤销。这一机制,确保商户在后续交易中的资金保障。

请款(Capture):资金的正式扣除

在预授权之后,商户向发卡行请求将预授权的资金正式扣除。分为全额请款和部分请款,是商户实现资金回收的关键步骤。

AUTH-CAPTURE模式:先冻结后扣款的双步走策略

先通过预授权冻结用户的资金,在确认商品或服务无误后,再通过请款操作实际扣款。这种模式,兼顾了商户的资金安全和用户的支付体验。

SALES模式:一步到位的支付模式

预授权和请款在一个步骤中完成,直接从信用卡账户中扣款。适用于对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拒付(Chargeback):用户的交易申诉权

当用户对信用卡交易提出异议,如认为被盗刷,卡组会先将钱退回给用户,并扣除商户的钱,同时启动调查。这一机制,保护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拒付举证(Chargeback Representment):商户的自我辩护

商户收到拒付通知后,若认为交易无误,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给卡组,进行拒付举证。这是商户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拒付反转(Chargeback Reverse):争议解决的最终裁决

商户举证成功后,卡组会将拒付扣除的资金还给商户,同时撤销用户的退款。这一过程,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MOTO支付/2D支付:非现场支付的特殊形式

非现场支付,以前是通过邮件或电话进行信用卡支付。在线支付系统中,指不需要跳转到独立核身页面进行核身的支付方式,支付成功率高,但风险相对较大。

3DS支付:支付安全的加强锁

额外增加一层安全验证,需跳转到独立核身页面输入密码、OTP、账单地址等信息验证身份。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但可能影响支付成功率。

3DS1.0/3DS2.0:安全验证的技术迭代

  • 3DS1.0通常由发卡行进行身份验证。
  • 3DS2.0则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身份验证,安全性更高,率先在欧洲启动,是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

卡BIN:卡片身份的数字标识

卡号前6 - 8位号码,用于识别发卡行和卡种类。是支付系统识别卡片类型和发卡行的重要依据。

发卡行:卡片的发行者与管理者

发行支付卡给用户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负责卡片的发行、管理与资金结算。

收单行:商户收单服务的提供者

为商户提供收单服务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负责商户交易的处理与清算。

卡组/卡品牌:信用卡交易的网络组织者

如VISA、MASTERCARD、银联等,构建了信用卡交易的网络,制定交易规则,是信用卡支付的核心纽带。

PCI认证(Payment Card Industry Data Security Standard):支付卡数据的安全标准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保存银行卡的子系统需通过PCI认证。认证由专业第三方机构执行,需定期核查,保障支付卡数据的安全存储与传输。

渠道路由:支付渠道的智能选择

当有多个外部渠道可支持同一笔支付交易时,系统会基于成功率、成本、卡类型、金额等因子,选择出最优的一条渠道,确保支付的成功率与成本效益。

六、外汇:跨境支付的汇率艺术

锁汇:汇率风险的前置防控

在电商场景下,电商平台为避免汇损风险,会在支付成功后,使用支付金额向外汇机构锁定一个固定汇率,提前锁定成本。

换汇:实际的货币兑换操作

在支付渠道清算后,使用原锁汇时的汇率,正式向外汇机构购汇,完成交割。是跨境支付中货币兑换的关键环节。

即期:即时汇率的货币交换

按当前市场汇率立即交换两种货币,一般是2个工作日内交割,是场内交易的常见形式。

远期:约定汇率的未来交易

双方约定以当前确定汇率(远期汇率)在将来某天交换货币,一般是场外交易,用于对冲未来的汇率风险。

掉期:即期与远期的组合交易

双方先通过即期交易,然后约定在远期时再换回来,一般是场外交易,灵活应对汇率波动。

结汇入境:跨境资金的合规流入

以入境中国为例,先在境外兑换成离岸人民币,再结算到境内银行账户或金融机构账户,完成资金的合规入境。

入境结汇:外币资金的境内转换

以入境中国为例,先以外币入境,在境内再兑换成人民币,实现外币资金的本地化。

七、资金账务:支付系统的财务基石

会计日:交易日期的统一标识

一笔交易在会计层面的日期,与自然日可能有差异。交易需要跨多个子系统,完成一笔交易的时间在不同子系统中不一致,故统一使用会计日来明确交易应计入哪一天,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日切:会计日的切换时刻

会计日切换到下一天的时间点。日切之后,所有交易会被记录到下一个会计日,并进行批处理,包括交易清算、账户余额更新、试算平衡等,确保资金账务的及时更新。

记账:交易的账务记录

将交易记录到会计科目中,遵循复式记账原则,每笔交易都要有两个或以上的账目变动,借方和贷方的总金额相等,保障账务的平衡与准确。

复式记账: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要求每笔交易都记录借方和贷方,确保账务的平衡与完整,是现代会计体系的基石。

账户:财务交易的分类记录

记录特定类型财务交易的户头,如商户账户、会员账户、收入账户等,便于资金的分类管理与查询。

科目:会计账簿的分类项目

会计账簿中用于分类和记录财务交易的项目,分为多级,如一级科目“应收”,二级科目“应收-银行待清算”,三级科目“应收-银行待清算-CMB”,实现财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

分录:交易的账务处理方法

明确一笔交易在会计账簿中的记录方式,包括借方和贷方的具体科目,是记账的基础操作。

内部户:支付系统内部的会计账户

不直接面向客户,用于支付系统的内部会计和资金管理,如“应付-过渡-网关过渡户”,保障内部资金流转的清晰与规范。

中间户:资金流转的临时中转站

一种特殊的内部户,用于刚从渠道扣款成功时临时记账,如“应付-过渡-网关过渡户”,确保资金在流转过程中的临时归集与管理。

头寸:账户余额的真实反映

通俗地说,就是账户的余额情况。头寸不够,意味着账户余额不足,无法完成支付或结算,需及时补充资金。

流动性调拨:资金的合理调配

在多个银行备付金账户中转账,以确保符合业务需求。如因特殊原因,某渠道资金不足,需从其他渠道调拨资金,保障支付系统的资金流动性。

结算:商户资金的最终归宿

收单机构把交易资金结转给商户,包括结算到余额和结算到银行卡,完成商户的资金回收。

清算:机构间资金的精准转移

机构之间进行交易资金的转移,通常由专门的清算机构负责。与结算相对,清算用于持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转,保障资金在金融机构间的准确转移。

轧差:资金清算的优化策略

清分过程中,把当天应收和应付金额相互抵消,最终只有净额需要结算或清算,提高资金清算的效率,降低资金风险。注意这个字读(gá),在结算相关领域使用。

净清算额:轧差后的资金总额

轧差之后,各参与方需要转移的资金总额,是清算过程中的关键数据,确保资金清算的准确与高效。

对账:交易双方的账目核对

比对交易双方的记账或资金,包括明细对账和资金对账。明细对账按笔核对交易数据,资金对账则核对真实打款情况,保障双方账目一致。

长款/短款:对账差异的处理

对账过程中发现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不符,分为支付长短款和退款长短款。需通过差错处理流程,及时纠正账目差异。

计收费:手续费的记录与汇总

支付平台针对手续费的记录和汇总,包括商户计费和渠道计费,是支付平台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续费:支付处理的服务费用

支付系统对于交易处理或服务收取的费用,也是支付平台的重要盈利点。

税费:交易中的政府税收

交易中被政府收取的税收,是支付平台合规运营的重要体现。

资损:资金损失的风险防控

因某些原因导致的资金损失,如用户提现错误、系统故障等。支付平台需建立完善的风控机制,防范资损风险,保障平台资金安全。

八、会员与商户:支付生态的关键角色

商户(Merchant):商品销售的主体

销售商品的个体或企业,对接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收单服务,完成商品销售的资金回收,是支付生态的重要推动者。

会员:支付服务的使用者

加入支付金融机构的个人,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会员,是支付服务的直接体验者与受益者。

限额:交易金额的管控策略

一个账户在特定时间内允许交易的最大金额,包括单笔限额、日限额、月限额等,用于风险控制与资金管理。

商户入驻:商户接入的标准化流程

新商户进入支付系统,需收集必要的商户信息,签署必要的协议,整个过程称为商户入驻,是商户与支付平台建立合作的第一步。

冻结/解冻:账户风险的应急处理

因风险问题,暂时停止账户的交易活动或余额,称为冻结。恢复账户或余额的正常交易能力,称为解冻,是支付平台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

KYC/实名认证(Know Your Customer):用户身份的验证

实际就是实名认证。在国外一般称为KYC,是“证明你是你”的过程,保障账户安全与合规运营。

KYB(Know Your Business):商户身份的深度核实

类似商户级别的实名认证,除了验证商户的合法性,还会关联核实商户的信誉,企业法人的信誉等,是商户入驻的重要审核环节。

OTP/短信验证码(One-Time Password):一次性密码的便捷应用

通常用于用户身份的二次验证,保障账户操作的安全性。

PIN/密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账户安全的数字锁

通常用于登录、支付等关键操作的身份验证,是保障账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签约/绑卡:支付便捷性的基础设置

会员在支付系统中绑定某张银行卡或某个第三方钱包账号,以便在下次支付交易时,无需输入完整的银行卡信息,提升支付效率。

解约/解绑:支付方式的灵活管理

会员取消在支付系统中绑定的某张银行卡或某个第三方钱包账号,实现支付方式的灵活调整与管理。

九、交互:支付系统的数据流动

信息流:非资金数据的传输

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非资金相关的数据,如向渠道发起一笔支付的请求和响应,签约解约操作等,是支付系统数据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流:资金的实际流转

分为虚拟资金流和实际资金流。

  • 虚拟资金流:支付系统内部各个账户之间资金的流转,如用户余额减少,商户待结算余额增加等,反映内部资金的动态变化。
  • 实际资金流:银行账户之间资金的流转,如用户存款账户余额减少,支付平台备付金账户余额增加等,体现资金在银行体系的实物流转。

API接口:实时数据交互的通道

系统间实时交互数据的一组协议,如通过http实时接口调用银行渠道进行支付、退款等操作,需明确规定各字段的含义,签名验签以及加密解密的算法,保障数据交互的安全与高效。

文件接口:非实时数据交换的方式

通过文件来交换数据,一般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清算文件、结算文件、流出交易文件的传输,实现大批量数据的批量处理与交换。

  • 清算文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清算的交易记录文件,一般包括交易日下所有支付、退款等明细数据,是机构间清算的重要依据。
  • 结算文件:金融机构与商户进行资金结算的交易记录文件,一般包括交易日下所有支付、退款等明细数据,是商户资金结算的关键凭证。

Comment